
目前大多數的實驗室運營管理依然停留在人力驅動,信息化水平較低,實驗室資源缺乏統一管理,?;?裝置設備缺乏安全監管。這些問題也促使相關人士認識到實驗室信息化改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那么如何對實驗室智能化、信息化升級改造呢?
實驗室智能化建設目標:以技術賦能、數據驅動,建立全方位智慧實驗室綜合管理平臺,助力實驗室設備集中管控、用電安全和能耗管理。
信息技術廣泛連接:運用信息化技術建立實驗室內的全域感知網絡,通過物聯網實現實驗室內人、機、物、事要素間的互聯。
深度融合:推進實驗室內數據、業務、技術之間的互融互通,資源共享。
設備智控:物聯設備/儀器的相關用電數據上傳至云端、實時分析、遠程監控和管理,進而對實驗室用能進行智能分析和能耗管控。
智慧平臺: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建立預報警機制。數據驅動管理和服務的精細化,充分挖掘和利用實驗室資源的效能價值。

將實驗室工作流程與內部管理物聯網化、信息化,通過與各子系統的高度集成,充分利用各類信息和數據資源,形成基礎設備的極簡部署、環境智能調節、能耗精細管理的一體化架構。
智能控電系統對實驗室內每一臺設備進行電壓、電流實時監控、電器溫度監控。系統對每一個用電設備做到計電計量,精準統計每一條用電回路的能耗數據,如有異常系統自動報警,并聯動處理模塊進行安全處置。保護實驗室設備/儀器的正常、有序、穩定地運行。
同時,在實驗室內部署空氣質量監測傳感器實時采集空氣質量數據,與空氣凈化設備聯動,實時、動態地調整實驗室環境狀態。實驗室環境的監測數據也及時反饋至管理平臺,為空污治理提供先進的預警服務,提升空污應急處理能力。
以及與門禁系統、消防系統、視頻監控結合,使實驗室的照明、暖通、安防、科研設備建立聯動智能關系,實現對實驗室自動化精確控制。

系統管理平臺主要對實驗室應用場景內的設備用電能耗狀態和空氣質量變化進行可視化監控和管理。采集存儲各類設備的傳輸數據,并且將采集到的數據進行整理,挖掘使用規律,對硬件設備進行通斷電決策,充分提高硬件設備的利用率。電腦端和手機APP遠程控制,由單一到整體的設備控制智能化管理,有效節約用電資源。